1和3提到的自助,理是这个理,可涉及到实际的运作,那就不只是对于当地的执行者或联络人的执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我们还需要对被援助者进行“教育”,或者换个说法吧,是引导,这样的话,牵涉到的面就很广很细致了,这样的一份工作,如果恰巧被我们找到遇到理念上合拍的能够去或者本身就在贫困地区做这样的事情的人,就比较好办。没有这样的人,那就要先去找寻或者去培养这样的人。
admin 发表于 2013-8-14 22:40
我来回答一下笑妈的提问,关于怎样把我们的理念落到实处,我是这样想的
一句话,我们不能靠人治,我们要靠法治,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我们的公益条例定出个 1 2 3 4来,我们对于救助物资的发放、使用,有我们的规定A B C D
我们靠制度去落实,而不是靠那边的联络人去落实;
我们告诉他们怎样做,而不是,他们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特别是一开始,自助意识还很弱的时候,更需要我们去定这个规矩
我知道有人会担心说,那受助方直接拒绝了怎么办?——我们的确遇到过这样的目标“客户”,她直接告诉我们,不能够提供照片。
那要是目标客户都像他这样,我们的公益还怎么进行下去呀?!
放心。中国多得是穷地方,有人拒绝,在我看来只有几个解释:
1,他们嫌麻烦,不愿意配合——那等于告诉我们,他们还没有穷到稀罕我们这笔救助物资的地步呢;
2,他们没有接受过“有条件”的救助,心有疑虑——可以理解哈,那就靠严谨明确的规定,耐心沟通解释,一直到他了解;
3,他们受制于当地自然条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目前我们的所有目标客户,都必须通过网络或者电话等手段做足前期调研,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人群结构怎样等等,没有这些信息,我们想要做公益也无从下手,so,能联络上的对方,情况都不会糟糕到没水、没电、没信号、路不通。。。。
而且,亲们,有没有搞错啊,我们是给钱的一方,不是问他们要钱的一方啊!怎么我们需要把姿态放得这么低??
所以,如果要做,不要寄希望于遥远的联络人,而是,脚踏实地,现在开始想,我们要用怎样的规定,保证我们的理念落到实处?
联络人诚实、踏实、理解我们的理念,有足够的执行力,就行。 |